28.9.10

《壞蛋掌門人》Pharrell 給主角的話

電影一句「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」,乃語出《星期日檔案》,後被網民改圖轉載,看得出它想表現的風格多貼近潮流---都是翻譯的功勞。雖然翻譯新潮,劇情出現的工具與及3D電影效果也新穎,但就如大部分的卡通片,都是帶着最傳統和基本的訊息︰仁愛、夢想、改邪歸正等等。

音 樂上,這隻原聲專輯可以聽到各樣重點主題(亦即較基本的意念宣揚)的歌曲,由美國歌手Pharrell包辦,以及加了兩首老歌:Boogie Fever(The Sylvers)及You Should Be Dancing(Bee Gees),除了切合主角壞蛋Gru的年紀,也為這齣動畫帶來七十年代的動感。

Pharrell一手包辦作、唱之作品包括主題曲 Despicable Me,又憤世又無恥,句句可以做到呼應劇情,聽得人笑翻天(竟然也叫我想起本地組合農夫,這首歌如他們的自況一樣幽默到肉,但就是憤世嫉俗版)。 另外Fun, Fun, Fun是暑假歌,無論是對戲中的三個小女孩,還是夏天放假進戲院的小孩,總之「No more homework, or PTA. No more lunch food, as toxic waste」,也是快樂無比。

女孩的純真活潑由Prettiest Girls延續,但今趟是由Gru出發,談談自己一路如何被她們弄得翻天覆地,卻無可避免地愛上她們,父愛還能有比此更甜蜜的表達? 而碟中最得我心是Rocket's Theme,談火箭談偷月,其實都是關於夢想及童年早就許下的願望;是最恬靜的一首,亦不得不叫人想起自身的夢想。旋律慢慢的一首歌,就如電影對夢想的描 述,沒有怨恨沒有不忿,只是盡力實現。Gru小時候已愛火箭,但媽媽沒有欣賞或鼓勵他的作品,無論他多努力,也得不到一個孩子應有的讚賞,令他變得邪惡無 恥,亦不懂愛身邊的人。電影沒有鋪排將母親變成壞蛋,對於Gru這樣的人,最後是受到不同人的愛來感動——三個小女孩、一堆礦工仔(礦工仔The Minions也唱了一曲 Minion Mambo,同是Pharrell的手筆,但礦工仔的卡通聲線比他更相稱)為他付出愛,如火箭燃油,讓他重拾對人生的希望。老土,但正面,而 Pharrell在這張專輯中,也為劇中每一個角色道盡了體諒和愛。

14.9.10

楊千嬅︰沒有路是冤枉的

由為別的新娘子做「姊妹」到找到「真命天子」,楊千嬅終於有了「丁太」之實。推出新歌《斗零踭》,再加一個無綫播出的《我在東京很快樂》音樂特輯,沒有什麼比這些更好地為下月的演唱會「造勢」——且看一個新的丁太楊千嬅,怎樣繼續締造自己的明星路。

什麼鞋也穿得起,什麼路也行得到,純真地宣告,楊千嬅已經成熟。歌詞上雖然是「一個打十個」式的烈女詞,卻不同從前「心口得個『勇』字」,而是以有歷練女人的背景去走出新路。值得自豪的,不是那率真或任性,而是成熟。藍奕邦一向是自況高手,填別人的歌也能握準天時人和,他為楊千嬅填詞的《斗零踭》亦不例外。

「成熟」這兩字最近不斷出現在楊千嬅身上,先有《我在東京很快樂》的電視特輯,後有各大雜誌的訪問,那當然是配合她結婚的新聞去談。她不是刻意要換個形象,或為「老少女」找個美麗修辭,而是很自然的告訴大家,她變了,而且她滿意這個轉變——這個轉變叫成長。

《斗零踭》是宣言 也是肯定
先說明星路,由A Music的「好壞參半」時期,到現在重投東亞唱片(華星)旗下,以《飲酒思源》一曲為她肯定重投華星懷抱的喜悅,卻沒有什麼為前東家A Music平反,於是楊千嬅刻意在訪問中用不少的篇幅感激黎明。對她而言,A Music的經驗是不同的嘗試,未必人人受落,但她慶幸有經歷過,「沒有路是冤枉的」,這堵了所有人的嘴巴。

上年的《原來過得很快樂》專輯是回眸之作(甚至連封面風格都似回到寶麗金年代,幸好只是包裝過了龍,歌曲內容頂多也是回帶到楊千嬅的年代而已),歌詞不斷文字互涉以後歌詞,《原來過得很快樂》對《再見二丁目》,《你幸福嗎?》對《少女的祈禱》、《我在橋上看風景》對一貫的(日本)旅行主題……不過轉公司後推出的新曲《斗零踭》,卻是另一個意思了。這歌除了讓楊千嬅在回望時肯定過去,也同樣顯示對未來挑戰的能耐;道出的不單是回憶,也是經歷,讓她成熟的經歷。穿得起斗零踭前,要經過多少雙鞋子的試練?《斗零踭》是結果,但也是對從前所有鞋子的肯定,包括A Music。

《我在東京很快樂》電視專輯中,楊千嬅說揀了東京為主題,除了因為當地風光,也為着她有許多歌曲都有日本元素(大部分是林夕填詞,夕爺也笑說是他自己的「日本系列」,千嬅是主要用家);也因為她初出道時,其實有很刻意地參考日本曲風及造型。當時她真的經常待在唱片店翻CD,又聽又看,吸收精華。其實由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東瀛效果(也是香港人潛意識或表意識很喜歡的),不單是要闢一條東洋生產線的林夕的功德,也要有楊千嬅的付出才成(插個延伸︰《再見二丁目》的作曲者于逸堯其實是中國風底子,譜上歌詞後,反而有了日本風情畫效果,是之後楊千嬅日本「系列」的開端)。

平凡是福 「楊千嬅」

聽過不少關於楊千嬅的評論。有說她其實唱功很好,只是特別愛挑高難度歌曲,令人以為她技術或換氣功力不濟。又有說她的成功,全靠行內人寵她,把最好的都給她,是個幸運的女歌手。實在一點,把唱K熱潮、一出道就被指模仿鄭秀文等背景加上去,除了詞人或樂人所賦予她的,楊千嬅究竟還靠什麼一路走過來?我想起最平凡一面的楊千嬅。

記者在背後或許笑楊千嬅做作,或說她虛偽,可是不得不承認她代表的那份平凡味道是多容易令聽眾投入:由護士做起,卻成功從新秀歌唱比賽入行,唱的不是艷光四射或居高臨下的題材,而是純真的衝刺或任性、卑微的祈求或渴望等心情,一切都符合一個鄰家女孩(又或師奶)的心願。

對於是否與楊千嬅共同成長的人來說,都易對她產生共鳴,這就是《楊千嬅》一曲「你有個個也有」的宗旨。於是,由她的真實背景到音樂上的故事,無縫地湊合起來,就讓她成為一個親切的代言人。至今,她的平凡路沒有停下來,即使要結婚,楊千嬅亦不忘強調自己的「平凡」——以自身的經歷來反映香港最典型的「港女」問題——她在訪問中曾說過,丁子高對她說,一直以來大家當她是「港女」,只是她改變性格以後,人變輕鬆,更見幽默,丁先生才敢接近並追求。楊千嬅覆述的這件事,便說明了改變性格的重要。自以為對愛或愛人沒信心,又或仍有少女式的任性,通通不是失敗的藉口,也不是空唱來表達渴望或怨言就可以解決的,最終還是要實實在在去改變自己。那是行動換來的意外驚喜,也是她透過「以身試法」去提供予觀眾的一個參考。

在電視的音樂專輯中,楊千嬅曾經提到,本以為不會嫁得出了,卻想不到這個年紀還可以快快樂樂結婚去;「幸好,自己真的改變了自己」,她說。這令我想起另一紅星鄭秀文,她說宗教如何改變自己,其實那何嘗不是自願修正的一步。那是樂壇道路以至人生旅途更重要的啟示──沒有路是冤枉的,因為它們都把你成就成一個更好的人。

Olivia Ong的華語天后特質

可以有至少三個方法去介紹Olivia Ong。

一、 2001年,年僅十五歲的Olivia在歌唱比賽中被日本唱片公司發掘,她於是離開家鄉新加坡,並前往日本花一年時間在日本高中學習,同時在演藝界發展,最終成為日本當紅的Bossa Nova天后。

二、 被台灣方面邀請參加第五屆星光大道踢館PK賽,以Ain't No Sunshine一戰成名,亦開了台灣歌迷的耳朵。

三、 還記得《無間道》裏,劉德華與梁朝偉相遇在Hi-Fi店嗎?若Oliver Ong出現在電影時空裏,可能就是音響中飄出來的聲線,而不是蔡琴了,因為她除了是偶像,也是發燒友至愛的試機天后。

近來,她推出了《夏夜晚風》音樂會的專輯,輯錄了她在2010年於台灣的一個演出。這張專輯特別迷人,是因為這位小天后第一次有這麼多首中文歌曲灌錄到CD——雖然只是三首,但對之前一直都是出英文專輯的她來說,可算個突破。

原來是唱片公司叫Olivia多聽中文歌(應該是因為她唱英文歌也唱了十年,要親近大中華市場的話,始終也要向中文歌着手,像我這樣的樂迷也是較喜歡聽她唱 中文歌,畢竟英文歌唱得多好,也有太多比較了)。在那一堆「參考歌」中,她一聽《我願意》便喜歡,那時還不知道是王菲的歌,可見「天后」基因互相呼應。另 外她選的是那英的《夢一場》,唱得跟原唱不相伯仲,感情拿捏亦很好。看看Olivia Ong的選擇傾向,從她的品味能看出她想營造的效果。這兩首歌以Jazz的編曲及表演方式,另有一番韻味。

不過之於我,對她最深刻的中文歌 是《如燕》。這歌本為一套新加坡電視劇的主題曲,亦是迄今她唯一一首原唱中文歌;聽畢,此歌久久也沒有離開腦海。做了那麼多年英語歌手,我們實在期待她真 正融入華語世界。不是要她認定身份,但聽着她可以毫不費力地在音階上爬高爬低——唱中文字正腔圓,音韻音階皆準確而不失動人,希望她可以跟華人聽眾拉近一 點,多唱中文歌。

順帶一提,張信哲最新專輯《初_》裏,有一曲《幸福的力量》,也有feature Olivia,是為另一途徑去欣賞她的華語韻味。難得難得﹗

7.9.10

莫文蔚 單身寶貝

說起莫文蔚的歌,除了想起《食神》裏面她豪邁的「情與義 值千金╱高山去 地獄去 有何憾」之外,還有由她翻唱得極奔放鬼妹仔式的《冷雨》,又或是難忘深情的《戀一世的愛》等等。其實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,但這可不能怪我們香港樂迷,因為那已是她最後一次出粵語大碟的時候(《戀上莫文蔚》,2001)。

有了言語差異,不得不怪我們都會走遠,何況我們在電影裏也太熟悉她,明明能說好廣東話,為何唱歌時就不理廣東話了?不過話得說回來,其實她的國語專輯可算是三年抱兩的——加上演唱會及精選。這張《寶貝》是繼上年的《如蔚》之後再推出新歌,《如蔚》是翻唱專輯,名字也起得貼切,雖是翻唱,但依然充滿莫文蔚的風格。今次《寶貝》再與張亞東合作——其中一首動人之作《完美孤獨》的懶懶拉音就很有王菲的感覺,不知與張有沒有關係?莫文蔚自己則多參與作曲部分。整隻大碟填詞人眾,雖然曲風不同,歌詞卻朝着很個人的主題去寫,全都是比較自立的立場,無論要回憶愛戀還是宣告獨立。不知是否莫文蔚要刻意營造自主女性的形象?

填詞方面除了有一直合作的李焯雄,還有林夕。李焯雄一向修辭味濃,林夕也照樣是投入去度身訂做。前者的《耳朵要解渴》、《沒有圍牆的世界》及《艾美麗愛美麗》甚有魔幻感,值得玩味。而林夕則給了莫文蔚另類的「歌者自白」:《洗澡時唱的歌》帶點輕佻卻不失誠意,洗澡是對她很好的暗喻。當然還有王海濤的《飲食男女》,遙遙與林夕為莫文蔚及其電影作品寫的《色情男女》呼應。「飲食」只是另一慾望的稱呼,莫文蔚繼續唱出都市新愛情態度。

其實平心而論,雖然莫文蔚形象前衞,而她的歌詞永遠也不會老土,但這張大碟的音樂卻不算新穎,不少音律組合像是似曾相識(不是抄襲﹗),有點像九十年代曲風,亦喚起我對莫文蔚粵語時代的回憶。看來她是妖姬不再,淡泊安定也是她的另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