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.6.17

林敏驄作為「林敏驄」


Ming Pao Daily News D04 | 副刊/世紀 | 世紀.Live | By 林綸詩 2017-06-15

林敏驄曾在自我介紹寫上: 「林敏驄╱職業:林敏驄助手」。林敏驄作為一個品牌,是歌手、演員、填詞人、音樂人、主持人,不分先後。二十二歲出道,不久已填出大熱流行曲,且還是當時唯一的全職填詞人,他說要當自己是一間公司。但也是近年加上社交平台及廣告商垂青,他作為一個全方位藝人的形象,才日漸成熟。

他語出驚人,驕傲得過分,但回頭看來卻不得不承認他是先鋒。「網絡潮語刀系禾(都係我)發明」,他的facebook page上充滿外星文,但當下更印證他的無厘頭、食字、廣東俚語影響深遠。他一直樂於瘋癲,但難保二十年後,大家才明白他意圖為何──最新的作品展演唱會也可能如此,當人人以為他曬冷大牌歌手為其撐場,他真正想做是自己唱回所有大熱作品,逼大家重新看見他作為一個歌手。至於其他身分,他早已名副其實。

臨近回歸,四周充斥着過火的笑聲,人人背着《食神》的對白;另一派則以電視節目《超級無敵獎門人》裏林敏驄的《蘇格蘭場》繞口令回敬。那時最令香港人驕傲是流行音樂,還有無厘頭文化,周星馳紅遍世界, 「他不是黐線,他是住在精神病院的世外高人」(《回魂夜》1995)為金句。另一句同類句子,我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聽過,《林敏驄腦交戰作品展演唱會》宣傳訪問裏林敏驄說: 「什麼是無厘頭?其實就是神來之筆。」香港出現過的天外飛仙不多,林敏驄在流行文化,包括音樂和無厘頭上,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。

而林敏驄的雙刃刀另一邊是填詞人,若早點有社交平台,他大概已成為KOL(Key Opinion Leader),或許和Wyman 有一樣多的微博粉絲,和林夕一樣有專欄。但以那個年代,他只能和姐姐林敏怡一起上《號外》,拍幾輯比現實中的他更帥的相,做做訪問。作為一個笑匠,他平步青雲,但作為一個文字文化人,他的生涯斷了幾節。

千禧之後,每一位藝人有了網絡世界,霎時都變成了自主個體。林敏驄趁機放大自選焦點——重新把自己音樂和文字的一面帶上舞台。2003年和姐姐林敏怡開了三場《友情真經典林敏怡林敏驄作品演唱會》,2009年曾自己全扛上,在九展舉辦兩場《林敏驄好歌•好友演唱會》,我才在那時看到他唱live的一面,而今次的作品展,他自己玩音樂的部分更多,彈結他彈電子琴,邊彈邊唱。

在這幾場的音樂會裏,讓人看見文字和音樂上才情橫溢的他。很多人投訴他找的原唱者愈來愈少,自己唱的部分也愈來愈多(始終比起大紅的歌手音色,他的非標準唱法不是人人喜歡),但換個角度去看,他不也是向這香港音樂制度的控訴——作為作曲作詞人,他最紅的歌曲都是給人家的歌曲,似都不屬於他了。香港的音樂生態是「三權分立」,詞、曲、歌者往往是不同的人,是頗割裂的創作及演繹過程。這次演唱會其他人的比重減少,而更重要是幾首大紅的歌如《霧之戀》、《當我想起你》、《忘不了你》、《幻影》都要自己演唱,成了拿回主權的姿態,加上他笑言「譚詠麟不能來,但誰也唱到他的歌」,更顯得似奪權宣言。他要提醒觀眾,他是一個創作歌手。

音樂會的包裝當然不行,錄像奇怪,美術指導也甚老土,最嚴重是歌曲編排有點胡來,沒有主題可言。但在看着一首又一首他的詞作迎面而來,而又無分次序排名,不得不綜合到他的填詞玉律——選詞簡單,概念和意境也直接,用上大量疊字及重複的詞語,容易被記住。這就是如他所言的:一首歌只要有一句好,就足夠。而且他的音樂感很好,在用粵詞時,即使不用押韻也能填得非常悅耳。這在他姐姐林敏怡的曲裏也可以看出二人的音樂感超凡。

這次的演唱會毫無章法,看似混亂,一如他說話的文路,但作為他把自己再推上一層的個人騷,還是有其意義。至少當大家問為何這麼瘋癲的一個人,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歌詞,大家會想起他感情豐富的一面——對着蔡一傑,他竟然哭得說不出話來,為蔡一智在綵排時受傷而流淚,這可能是最難看見的林敏驄,多麼真實。

No comments: